“捧著金飯碗要飯吃”,反映了當前數據要素供給側結構性矛盾突出。
把數據比作“金飯碗”,是因為它是人們生產、生活和治理的必要之因素,是黨的重要執政資源、國家的戰略性資產和新型生產要素。
誰掌握了數據,誰將掌握發展主動權;
誰利用好數據,誰將贏得未來數字競爭新優勢。
“數據割據”已經形成,大部分數據掌握在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機構、大型數字平臺以及行業龍頭企業的手中,受制于法規、制度、安全、能力、市場、技術等方面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協調,阻礙了數據的高效生產、合理分配、自由流通、深度應用。
讓數據“金飯碗”牢牢端在人民手中
大數據是大家的數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唯有共有,方利天下。破解“數據割據”,推進數據要素化,是一項艱巨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亞于一場新的“土地革命”,將開啟未來幾十年數據財富生成機器。正因為數據要素的復雜性、運動性和非排他性,才使得各類組織和個人有機會,以“主人翁”身份參與到數據價值創造、價值交換和價值實現的運動過程中,這正是土地、資本、技術等其它生產要素所不具備的。探索構建“共建共享共用共治共贏的數據生產關系”及“數據共同所有制”形式,讓人民群眾真正掌握數據生產資料“金飯碗”,創造屬于人民的數據價值,提升各類組織和個人對數據財富的獲得感。以國家數據局組建為契機,理順國家數據治理體制,強化國家數據立法保障,從數據的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關鍵環節著手,調整和完善數據利益相關方權利義務,構建適應數據生產力發展要求的數據產權制度。第一類是經過良好的數據治理,與組織內部業務活動深度融合,降本增效,增加業務的數據附加值,促進組織數字化轉型的優質數據資源。該類是助力政府、企業、社會數字化轉型的“主糧”。第二類是組織以外部需求為導向,經定制處理形成專門用來賣的高價值數據產品/服務。該類將是助力政府、企業、社會數字化轉型的“輔糧”。第三類是突出數據的資本屬性,脫離具體場景應用,專門用于股權投資、直接融資的優勢數據資本。該類將是助力企業發展壯大的“精糧”。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站穩監管者角色,全面依法履行職能,明規則、劃底線、設置好“紅綠燈”,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著眼統一大市場,統籌場內場外健康發展,打造統一開放、多元化多層次、合規高效的數據要素市場。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百花齊放、百舸爭流”、“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激發各類所有制企業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保障數據要素化全過程機會公平、場內場外合規高效促進數據價值實現。“獲得感”是一種“人民群眾有所呼,改革有所應”的呼應感,是一種讓人民群眾得實惠的受益感,是一種使人民群眾數據權益得保護的尊嚴感,是一種讓人民群眾作為數據要素化改革發展“主角”的參與感。堅持“價值共創、責任共擔、利益均衡”數據共同體理念,一次分配,強化對數據處理者基于價值創造的激勵導向。再分配,堅持公平優先,由政府通過每年稅收專項附加扣除、社會保障支出等方式,兌現各類組織和個人“數據共有權益”。三次分配,鼓勵以慈善、分享、志愿等方式分配數據財富。
上一篇:新形勢下推進我國產業園區轉型升級的思考 下一篇:數字經濟賦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