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夯實,互聯網行業發展活力持續增強,數實融合步伐持續加快。記者獲悉,相關部門將進一步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5G、千兆光網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推動工業互聯網規模應用,加快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創新發展,持續增強數字經濟發展動能。截至6月初,深圳5G基站突破7萬個,5G用戶超過1300萬;截至7月初,遼寧已建成5G基站8.1萬個,上線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34個,培育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65個……時至年中,不少地方發布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最新進展。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同比增長16.2%,其中5G、數據中心等信息類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3.1%,工業互聯網、智慧交通等融合類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34.1%。數字經濟發展基石日益穩固,也進一步促進信息通信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工信部數據顯示,上半年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17.1%,電信業務收入增長6.2%;1月至5月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完成業務收入5310億元,實現利潤同比增長43%。根據相關部門近期部署,我國將加快推進5G網絡和千兆光網建設部署,加快建設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 在2023中國互聯網大會上,與會者在數字技術與應用成果展的中國移動展臺了解云電腦技術方案。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同步,5G、算力應用等加速向政務、工業、交通、醫療等領域滲透,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極大激發了數據要素創新活力。步入重慶忽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工廠數據總覽”大屏上正實時展示宗申發動機車間的空氣環境、空調系統狀況、電力能耗等信息。“我們運用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為宗申發動機產線打造了數字孿生工廠,其質量數據采集分析提升約10倍,人均產出提升約145.5%。”忽米科技技術副總裁姜仁杰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據介紹,作為國家級“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忽米科技已經為全國近5萬家制造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賦能。姜仁杰說,公司將充分發揮在系統化設計、精益化管理、自動化產線、信息化平臺和數字化治理等方面的核心能力,探索行業龍頭與上下游企業創新應用場景,助力更多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信部數據顯示,我國重點領域數字化轉型深入推進,重點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59.4%,引導全國6.2萬余家企業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累計培育出1700余家引領行業發展的數字化車間與智能工廠。全國具有一定區域和行業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240個,重點平臺連接設備超過8900萬臺(套),新應用、新場景、新業態持續涌現,加速改變百姓生產生活模式。“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能力不斷夯實,行業應用走向縱深發展。”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說,從環節看,智能工廠建設穩步推進,供應鏈數字化轉型進程加快;從行業看,裝備,原材料、消費品、電子信息等重點行業轉型發展走深向實;從主體看,中小企業逐漸成為數字化轉型的重點領域。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明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長18.1%,是同期我國發明專利授權總量年均增速的1.5倍。其中,2022年授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明專利33.5萬件,同比增長17.5%。在數字經濟領域,國內企業創新勢頭強勁。截至2022年底,國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有效發明專利中,企業擁有量占比70.9%。利用國內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國內頭部企業不斷涌現,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余曉暉表示,當前人工智能軟硬件、大模型等技術發展向好,截至今年一季度,國內人工智能云端訓練芯片較上一代有2至3倍的性能提升,高校和頭部企業積極研發大模型技術,國產大模型已超過80個。在業內人士看來,應進一步加快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創新發展,持續增強數字經濟發展動能。同時,企業也需抓住發展機遇,加大創新力度。(記者 郭倩 北京報道)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上一篇:地方政府加速布局數據產業 下一篇:信息化、數字化技術如何賦能數字鄉村